网站首页技术中心 > ELISA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产品目录
ELISA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12-03-13 点击量:3010

ELISA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兽药残留分析技术是复杂混合物中的痕量分析技术,现代方法通常包括样品的前处理(提取、净化、浓缩和衍生化)和测定两部分。zui初,残留分析技术极限于化学分析法、比色法和微生物法。化学分析法和比色法缺乏专一性和敏感性,而微生物法虽然普通适用于抗菌药物的残留测定,但不易筛选到特别敏感的菌株,方法常受到其他抗菌药物的影响。薄层色谱(TLC)操作简单,结果可靠,但乃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灵敏度不高。20世纪60年代后的GC 和七八十年代后的质谱(MS)、HPLC以及GC-MSLC-MS等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地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拓宽了残留分析范围。HPLCGC等方法较之微生物法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设备昂贵,对实验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分析费时而不易推广。同时它还需要复杂烦琐的样品前处理且不能同时筛选大量的样品,这对药物残留的及时监控无疑是不合适的。20世纪90年代后,免疫检测技术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的进程,一系列免疫检测试剂盒的生产与应用加快了兽药残留分析的标准化。目前普遍应用于兽药残留分析的是酶免疫检测法,其研究过程一般包括人工抗原的合成、抗体的制备以及检测方法的建立等步骤。但绝大多数药物是小分子物质,分子量小于1KDa,没有免疫原性,必须把它交联到大分子蛋白质上制备人工抗原来获得免疫原性。因此兽药的免疫检测有其自身的特点。单克隆抗体在灵敏度和交叉反应方面都优于多克隆抗体,且具有均一性、专一性和*性等特点,有利于标准化。

     内酰胺类

Rose等用头孢噻呋的水解产物去呋喃羰基头孢噻呋作为半抗原,将其原位交联到载体蛋白BSAKLH上制备了两种人工抗原,免疫BALB/c小鼠后zui终筛选出两株单克隆抗体,cef-68cef-116,并以之建立了检测头孢噻呋的Ci-ELISA方法,cef-68cef-116IC50分别为32ug/kg0.33ug/kg,,其检测限分别为32ug/kg0.33ug/kg。单克隆抗体对头孢噻呋有较高的选择性,交叉反应的数据表明只有少数头孢菌素与之有交叉反应,而青霉素则与之没有交叉反应。

     氟喹诺酮类

     Holtzapple等先将载体蛋白BSA、卵清蛋白OVA用过量的乙二胺处理后碳二亚胺法合成了cOVA-SaracBSA-Sara两种沙丁沙星人工抗原。以cBSA-Sara免疫BALB/c小鼠,

cOVA-Sara作包被原筛选出了6株单克隆抗体,并以之建立了检测沙丁沙星的Ci-ELISA方法。标准曲线的IC50范围为7.3~48.3ug/kg,批内相对标准偏差11.0%n=3,批间相对标准偏差10.8%n=3,检测限为2 ug/kg。组织样品在10 ug/kg 50 ug/kg100 ug/kg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分别为132%78%81%。交叉反应数据表明单抗对沙丁沙星有很高的选择性。

      Duan等制备了环丙沙星多克隆抗体,并建立了检测环丙沙星残留的Ci-ELISA方法,检测限为0.32ng/mL标准曲线0.32ng/mL~5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81%11.23%。环丙沙星在猪肉、鸡肉及牛乳中的回收率分别为75.58%81.2%84.5%。抗血清与思诺沙星的交叉反应率为69.8%,与金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新霉素、喹乙醇和磺胺等无交叉反应。蔡勤仁等制备了恩诺沙星单克隆抗体,Ci-ELISA的zui低检测限为0.13ng/mL

     磺胺类

      李喜旺等制备了6种模拟磺胺类药物母核结构的人工抗原和3种多克隆抗体,并对抗体的选择性与亲和性,免疫原与靶物质的免疫相关性和免疫反应条件进行了探讨。部分抗体对參试的9种磺胺类药物显示了高度的选择性和亲和性,其中7种药物Ci-ELISA抑制曲线,检测限低于0.01 ug/mL,并在PH=4.4~5.4的介质中亲和性zui强。Sheth等制备了多种模拟磺胺类药物母核结构的人工抗原和多克隆抗体,并以建立了检测磺胺类药物的Ci-ELISA方法。吴定等以BSA为载体合成两种不同摩尔比值(1131:42)磺胺甲基嘧啶人工抗原并比较其免疫原性。免疫家兔后获得抗磺胺甲基嘧啶(SMD)多克隆抗体,并以之建立了乳中磺胺甲基嘧啶残留的Ci-ELISA方法,标准曲线的工作浓度为5~20ng/Ml,检测限为2.4ng/ML回收率88%~118%。抗血清与磺胺二甲基嘧啶和磺胺噻唑交叉反应率分别为6.0%0.84%,而与其他磺胺类药物无交叉反应。研究结果还表明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结合比在1:10~1:25为宜。刘智宏等用戊二醛法合成了SQ-BSA人工抗原并用其免疫家兔制备了SQ多克隆抗体,并以之建立了Ci-ELISA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100uL/L,回收率为93.7%,批间相对标准偏差6.4%。抗血清对SQ有很高的选择性,在12种磺胺类和非磺胺类药物中,zui大交叉反应率仅为0.1%

     

     生长激素类

     陈继明等分别以偶氮方法和碳二亚胺法将B2受体激动剂克仑特罗(CL)和塞曼特罗(CIM)交联到载体蛋白BSAOVA上制成人工抗原,免疫家兔后分别制备了兔抗CLCIM抗血清,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LCIM残留的免疫检测方法。两种抗血清的工作浓度分别为1:1.0X103)。CLCIM的检测范围分别为1.9-15.6ng/mL0.477-1.85ng/mL。何方洋等用重氮化法制备了克仑特罗人工抗原并获得了一株稳定分泌抗克仑特罗单克隆抗体。Shelver等制备了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Elliott等在山羊体内获取了莱克多巴胺多抗,并建立了分析牛尿液样品中莱克多巴胺残留的ELISA方法,该研究表明ELISA方法与LC-MS方法的相关性很好。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

      Muloon等制备了盐霉素人工抗原SAL-BSA,并以之免疫BALB/c小鼠,筛选出16株单克隆抗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盐霉素的Ci-ELISA方法。单抗对盐霉素有很高的选择性,能识别甲基盐霉素而与拉沙里菌素和莫能菌素没有交叉反应。该研究还比较了HPLCELISA两种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P0.001),但ELISA方法更灵敏,其检测限(50ug/kg)较HPLC(100ug/kg)低。Mount等建立了莫能菌素的免疫检测方法,检测限为2ng/ML。沈建忠等用混合酸酐法和活性酯法合成了5个马杜霉素人工抗原,以M-KLH免疫家兔制备了兔抗马杜霉素抗血清,抗血清工作浓度为1:1.6X10(3)-1:2.56X10(4),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马杜霉素的Ci-ELISA方法,用M-C6-OVA作包被原,马杜霉素标准曲线的IC50值为30.1 -32.3ng/ML,斜率为2.20-2.55(介质为PBS-10%甲醇),交叉反应数据表明抗体对马杜霉素的特征结构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抗蠕虫药

            \\

      Brandon等制备了苯并咪唑株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苯并咪唑类抗蠕虫药的Ci-ELISA 方法。该方法可检测出1-8ug/kg浓度范围的苯并咪唑类抗蠕虫药 及其代谢产物和甲基苯并咪唑的残留。且该方法与HPLC方法在检测用芬苯哒唑处理的奶牛肝组织残留时有很好的相关性。当在牛肝脏样品中添加等量的苯并咪唑类药物、亚砜和砜等代谢产物时,阿苯达唑和芬苯哒唑的检测限分别为58 ug/kg120 ug/kg 。单抗对苯并咪唑抗蠕虫药有很高的选择性。Holtzapple等用碳二亚胺法,戊二醛修饰载体法和疏基修饰载体法合成了多个潮霉素B人工抗原,免疫BALB/C小鼠zui终筛选出7株抗潮霉素B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检测潮霉素BCi-ELISA方法。平均批内相对标准偏差7.8%n=3,批间相对标准偏差7.0%n=3,zui低检测限为0.25mg/kg。组织样本在1 mg/kg2 mg/kg4 mg/kg的添加水平,回收率分别为83%82%91%。单抗对潮霉素B有很高的选择性,与结构相似的氨基糖苷没有交叉反应。Bushway等制备了噻苯达唑多克隆抗体,并建立了检测噻苯达唑Ci-ELISA方法,整个分析费时35min(包括样本准备,能同时分析8个样品,检测限为9ug/kg,批内相对标准偏差5.0%-9.6%,批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4%-15%。在50-5.0X10(4) ug/kg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116%

 

 

     阿维菌素类

李俊锁等制备了阿维菌素(AVM)人工抗原。研究了牛组织(血浆、肌肉和肝)中阿维菌素残留的ELISA  反应条件和样本前处理方法,并对添加样本进行了测定。AVM标准液的IC501.8-4.0ng/mL,检测限为0.02-0.2 ng/mL样本经甲醇一次提取和稀释后直接进行检测,各样本中AVMIC503.6-30.2 ng/mL,样本检测限为0.1-0.6 ug/kg.。在6.0-60.0 ug/kg添加浓度范围内,回收率为87.9%-108.8%,相对标准偏差为2.8%-16.9%Schmidt等用伊维菌素和阿巴美丁(Abamectin)的衍生物4-0-(单)琥珀酸盐碳二亚胺法制备了多种伊维菌素人工抗原筛选到C4D65株单克隆抗体。C4D6对伊维菌素和Abamectin的检测限分别为0.5ug/kg1ug/kg,标准曲线的IC50分别为3 ug/kg7ug/kg.

 

 

其他

覃雅丽等制备了氯霉素单克隆抗体,Ci-ELISA的zui低检测限为0.1 ng/mL.Stanker等制备了呋喃苯胺酸(利尿药)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检测乳中呋喃苯胺酸的Ci-ELISA方法,检测限为2 ug/kg.AbadMontoya用碳二亚胺法合成了两种卡巴立(杀虫药)人工抗原,免疫BALA/c小鼠后获得了抗卡巴立单克隆抗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卡巴立的Ci-ELISA方法。Tanaka等制备了大观霉素多克隆抗体,Ci-ELISA方法的检测限为2 ng/mL.

兽药残留的免疫检测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也存在很多不足。总体说来,国外的兽药残留检测无论是常规技术还是免疫技术的发展都滞后于农药和食品的残留分析,而国内这些都起步较晚,仅仅是初具规模,还没有规范化和系统化。绝大多数兽药残留的免疫检测方法都没有建立。这既有国家对此的认识不足,投资了度不够等主观原因,也受到其本身的客观原因所限制。如药物的人工抗原较难合成,且免疫检测技术虽然有取样量少、前处理简单、容量大、仪器化程度低、分析成本低、效率高、灵敏等优点,但是所提供的待测物组成或结构方面的信息太少,易出现假阴性结果。未来兽药残留免疫检测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以下几个方面。(1)集中人力物力制订一系列的国家标准,规范兽药残留免疫检测的方法、步骤、试剂等和培训专业人员。(2)免疫检测与其他常规方法的联合可使残留分析融免疫分析的高选择性和理化分析的快速、灵敏性于一体,避免了单纯免疫检测样本时信息太少,定量准确性不足,或理化分析方法选择性的弊端,使分析过程简化,分析质量得到改善。如先用免疫检测对大批量样品进行筛选再用其他常规方法确证,或利用抗血清制备的免疫柱(IAC)先将样品净化再用常规方法分析等。(3)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也将带动要理研究的发展,如药物单抗与基因重组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反过来研究药物的耐药机制,有利于新药的开发。

 

 

            \\

             \\_

ELISA在捕食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昆虫学家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这种关系,希望能正确评价捕食性天敌对目标害虫的控制作用。在诸多的方法,以血清学方法zui能获得捕食作用的直接证据。血清学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天敌消化道内存在可与抗体反应的猎物蛋白。

利用血清学试验来分析捕食者消化道内含物的历史已有40年。zui先采用的是沉淀试验、双向扩散法、单项扩散法、对流免疫电泳、交叉免疫电泳等。沉淀试验既不敏感也不专一,由于其所需的设备简单、费用低、易于解释试验结果,因此有不少人采用。随着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技术不断被采用,并朝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方向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人们相继引用了间接(被动)凝聚试验、放射免疫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前两个试验因其过于复杂而未被广泛采用,且放射免疫试验费用高也不安全。

zui早将ELISA引入捕食作用研究的是FichterStephen。此后,Ragsdale等应用ELISA研究了大豆上一系列捕食者(不包括蜘蛛)对稻绿蝽(Nezara viridura)的捕食作用:MillerELISA能将瘤额大小蠢(Dendroctonus  frontalis)从许多甲虫中区别出来,并指出了该方法在捕食者-猎物关系研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目前,用ELISA研究捕食作用zui有成效的应数Sunderland等人的工作。他们对麦蚜的广食性捕食者的捕食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野外与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改进了捕食作用的定量评价方法。而国内除黄葵等用ELISA定性研究了枯虫的捕食性天敌作用评价中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研究结果分析了ELISA的应用价值,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方法

1 抗原的聂取  任何血清学试验都依赖于具有价、特异性强的抗血清的产生,而抗血清的制备离不开抗原的收集、保存和提取。采回的害虫饥饿24h后,将等体积的磷酸缓冲液(PBS)滴入备用的害虫中,研磨后加入过量的PBS(PH=7.4),4℃下搅拌24h,然后以4000-5000r/min的速度离心20h,分离上清液。沉渣用上法重复抽提一次。

 

将两次所得的上清液混合后,置于4℃下更换多次冷盐水透析24h48h。透析液用冰冻干燥法或反透析法进行浓缩。浓缩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含量,得到适当浓度的蛋白质溶液即位抗原。

 

  抽提过程中应注意:①所有的处理都需在低温(4℃)下进行,以防蛋白质变性:②若抗原溶液需保存较长的时间,则需加防腐剂(如NaN3)或在冻干状态下保存:③为制备特异性强的抗血清,抗原可用标准的生化技术进行纯化:④如一次不能收集足够的抗原,可将每次的虫体保存在-20℃或将抗原冻干直到积累足够的量。

 2)抗血清的制备

  所需的抗原量   一般1-10mg/mL

②免疫途径   抗原的注射方法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膜内注射、静脉注射和淋巴结注射等。其中以静脉注射zui为简单方便,不需要佐剂乳化,产生抗体的高峰值出现较早,一般在一周左右,注射后一周即可采血测试效价。免疫过程中应注意:a.佐剂只能现配现用:b.采血时间不宜拖得太长。因为免疫时间越长,产生交叉反应的抗体也越多。

③抗血清的分离   当得到满意的效价时,即可进行取血。将收集到的血液成斜面放置在37℃、温箱中2h。然后置于4℃冰箱过夜。次日用滴管吸取抗血清,用离心法(2000-3000r/min,20min)去掉沉淀。然后测定效价、鉴定纯度。纯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或Folin氏比色法进行测定。抗血清保存于-25℃低温处。

 ④抗血清的效价测定    测定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试管沉淀法和免疫双扩散法。对于免疫酶技术使用的抗血清,必须具有一定的效价,试管沉淀法应不低于1:2,免疫双扩散法不低于1:2,且要求单价抗血清。

 3)捕食者的收集和准备     主要方法有3个:①将胃内含物挤在质量好的滤纸上,但蛋白质易与纤维素结合,若保存过久则难以洗脱:②将待检查的捕食封闭在明胶胶囊内,并加干燥剂,以使虫体与胶囊分离:③尽可能快地将采集到的捕食者储存于低温下(如-40℃)。前两种方法适于邮寄和长途运输,后一种方法能保存较长的时间。所有的方法都需保持干燥。对较大的捕食者,可将消化道分离,像蚁、蜗牛以及蜘蛛等小型动物则整个虫体。(4)酶联抗体的制备  按戊二醛简易法进行。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①直接法    该方法直接利用抗原 与酶联抗体的结合,较简单易行。A.假抗原。在聚苯乙烯酶标版的孔穴中加入待检测的抗原(捕食者胃内含物抽提液)0.2mL,在4℃冰箱中过夜,使抗原黏附于塑料孔壁上。B.洗涤两次,倒置于干毛巾上,使孔穴中的液体尽量流出。c.加酶联抗体。 各孔穴中加入酶联抗体0.2mL,在mL37℃下孵育3h,使其充分结合。d. 加底物。 用PBS充分洗涤以除去未结合的酶联抗体,然后加入底物(邻苯二胺)0.2 mL,于37℃反应30min,用2mol/L硫酸0.05 mL终止反应。e. ELISA检测仪测定其吸光度值,分别设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以确定阳性反应临界值。

        ②双抗体夹心法   该方法与直接法的不同在于吸附抗体。a. 包被抗体。酶标板的孔穴中加入0.2 mL抗体(用PH=9.6/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稀释),置37℃水浴中孵育3h,移入4℃冰箱过夜。将各孔中多余的抗体倾去,加入PBS洗涤,立即甩去,再将PBS加满各板孔,置5min,甩去溶液,如此洗涤2次,倒置于干毛巾上,使孔穴中的液体尽量流出。b. 加待检抗原。没孔中加入待检捕食者胃内含物抽提液0.2 mL.同时设阳性、阴性和空白(PBS)对照,37℃水溶中孵育3h,转入冰箱中过夜。如上法洗涤3次。C. 加入酶联抗体。每孔加入酶联抗体0.2 mL37℃水浴孵育2h,如上法洗涤3次。d. 加底物。 每孔加入底物邻苯二胺0.2 mL, 37℃水浴孵育1h,加入2mol/L硫酸0.05,以终止反应。e. ELISA检测仪测定其吸光度值。

       ③间接法  与前两种方法不同点在于酶联抗体与抗原的间接结合。a. 每孔加入待检抗原0.2 mL 4℃冰箱中过夜,使抗原黏附于塑料孔壁上。并依上法洗涤3次。b. 每孔加0.2 mL,PBS稀释的抗体,37℃孵育2-3hc.PBS洗涤3次后,加入溶于PBS的酶联抗体0.2mL37℃孵育2-3hd. 加底物,方法同上。e. ELISA检测

 

方法评价

     ELISA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尽管有些处理需要*化条件,但只要按要求去做,就十分简单明了,并容易掌握。尤其是该方法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作野外观察,供试所采集的材料可收集起来并存一段时间,特别适用于一些只取食汁液而不取食猎物硬壳的捕食者胃内含物分析,因为猎物的坚硬部分没有留在捕食者消化道或排泄物内。同时,高灵敏度、特异性、可重复性以及每次可处理大量材料使得该检测法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是一般的血清学方法不能比拟的。该方法的一个缺点是在阴性反应中总有一定的颜色产生,必须要有一个标准来确定阳性反应的临界点。

 

 

 

   目前,除继续推广ELISA在捕食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更为有效的方法外,还有两个问题需进一步研究。一是环境因子,尤其是温度对猎物在捕食者胃内残存时间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还无法考虑不同温度下消化速率的差异:二是需要对实验室或得的数据与田间的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阳性反应率进行校正。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定量评价捕食作用。

 

 

     捕食作用的定量评价

   捕食作用的定量评价是昆虫生态学家所希望解决的课题之一,但对生活在自然界的捕食者来说,其捕食作用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它每次的捕食量和捕食后的消化速率是未知的。因此,要对捕食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就存在很大困难。然而,如果消化的时间和每次取食的量通过实验研究确定的话,则对捕食数量进行估计是可能的。尤其是ELISA的应用,为实现这种可能提供了保证。SOpp等对已有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定量评价。张文庆等也提出了功能反应-血清法来定量评价捕食作用。迄今为止,定量评价的公式5能较好地拟合实验结果。而公式2的拟合效果zui差。但根据公式要得到准确的定量评价结果仍是困难的。

   

 

     ELISA在捕食作用定量评价上的应用

     张古忍应用ELISA定量评价了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对稻飞虱的捕食作用。将ELISA检测的A值转化为捕食量,采用公式5便能计算出食虫沟瘤蛛种群对稻飞虱的捕食总量,但设定消化系数(f)为1.其中Qo可通过以下方法求得:每一个表现为阳性反应的捕食性天敌都有一对应的A值,假定捕食作用刚刚完成,消化道内的蛋白质尚未消化,那么刚刚捕食一头猎物所测出的A值就代表了一头猎物用此A值与标本检测所得的A值比较,就可以确定天敌捕食害虫的头数,即Qo值。如食虫沟瘤蛛取食1头白背飞虱或褐飞虱的高龄幼虫时,其A值为0.130.14.1993518的检测结果为例,食虫沟瘤蛛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检测的A值分别为0.14,0,0,0.0.09,0,00,0,0.23,0,0,0.在白背飞虱的检测中,0.14大于0.13代表捕食了2头白背飞虱:0.09代表捕食了1头:褐飞虱检测中,0.23代表捕食了2头。二者相加代表了每头捕食者当天的捕食量,即Qo值。tDP可由实验测出。根据ELISA检测结果,得出的食虫沟瘤蛛在1993年早稻群落中的捕食量。结果表明食虫沟瘤蛛在早稻群落早期对飞虱的控制作用大于中、后期。

   这种评价方法仍是自然捕食活动的一种估计。在不同条件下不同个体的捕食者其捕食效应有差别,不同个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消化速率也不一样,还有重捕食作用等。因此,如何通过血清学结果更准确地反映捕食者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ELISA分析仪器

    ELISA试剂技术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现已被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分析仪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先后出现了十余家酶标仪、洗板机生产厂商,在中国市场上与众多的进口酶标仪器进行紧张竞争。下面分三个方面对ELISA中有关仪器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分离式酶联免疫仪器

    分离式酶联免疫仪器主要有酶标仪、洗板机。在血清离心之后,经过加样、洗板、孵育等过程,zui后通过吸光度判定结果。ELISA实验在国内主要用于定性检验,故目前的分离式仪器基本上可以满足。

    酶标仪本质上是一台于微孔板的、可见光范围的光电比色计。在ELISA实验中,酶标仪是测定各微孔中试样的吸光度的关键仪器,对试验结果的判定有直接影响,是实验室*的重要仪器之一。随着ELISA技术的普及,酶标仪得到了很大发展,产品种类齐全,型号多样,各有特色。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酶标仪已*摆脱原来的单孔测量方式,整板测量、定性定量计算、存储、多种报告格式、滤光片自动转换等已成为基本的、*的功能,各种新推出的酶标仪性能日益完善,功能不断扩充。具体有:

(1)       测量高速化  从目前不断推出的酶标仪趋势来看,整板测量速度均在10s以内,这有利于防止测量过程中各微孔吸光度的微小变化,尽可能克服环境对结果的影响,同时可以满足动力测量的要求,测量速度在20s以上的仪器将处于不利于地位。我国现生产的酶标仪,测量整板速度一般为25s,产品更新周期较长。

(2)       宽吸光度范围   尽管酶标仪A=0-2.5的吸光度范围*可以满足实验的要求,但国外新推出的仪器都扩宽了早期型号的吸光度范围,较的酶标仪其线性范围可以达到A=4.0,并且保持很好的精密度,如BIORAD公司的Benchmark,400-750nmA=0-4.0时其重复性与线性均不大于3.5%。又如LABYSTEMS公司的Multi-skan Ascent,其吸光度读数范围达A=0-4.0,在A=3.0-4.0范围,其线性不超过2%, RSD小于1.0%

(3)       扩展到紫外  增加紫外滤光片几乎是厂商的共同选择。由于各种酶标仪都配有放置滤光片的可自动转换的机构,可以同时安装6-8片滤光片,扩展紫外功能相对容易,一般都增加340nm滤光片。

(4)       具有孵育功能  可以自动、控制反应温度,使微孔板的孵育过程在仪器内部完成,降低外界干扰,简化操作步骤。如BIORAD公司的Benchmark,芬兰LABSYSTEMS公司的Multiskan  Ascent,BIOTCK公司的EIX808等。

(5)       具有动力学检测功能   常规ELISA是一种终点法测量实验,测量前需要加入终止液来抑制酶免反应的进行,通过吸光度的大小来计算待测物质的浓度,动力学方法是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吸光度的变化速率来计算相应的待测物质的含量的,酶标仪的测量速度加快后,只要增加相应的软件,就可以使用酶标仪完成某些生化指标的动力学测量。

洗板机是ELISA试验保证洗涤效果、进而保证实验质量的重要仪器,洗板机的作用已不再是简单的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的自动化装置。目前国内的洗板机除提供常规的设备清洗次数、清洗条数、浸泡时间等基本功能之外,还根据用户的需要分别增加了底部冲洗、两点吸液、板式/条式洗板、震荡、位置调节及自动清洗管路、自动换液存储多种洗板程序等功能,清洗残留量由原来的5-6UL/孔减小到2UL/孔,有的洗板机允许用户对洗板过程的每一步的流量、时间、位置等进行详尽的设定。生产厂商根据各自对洗板技术的研究,努力提高仪器可靠性与自动化程度,同时为用户提供一个*的、完善的洗涤环境。国内洗板机就洗板效果、产品可靠性等主要指标已达到进口以前的水平,与进口仪器相比,其价格、售后服务占一定优势,主要差距是无定量加液。

 

 

 

组合式的酶联免疫仪器

 组合式的酶联免疫仪器分三类:全自动酶联免疫系统、自动样品处理系统、流水线作业式组合系统。前两者主要用于各大血站、医院,后者主要用于试剂生产厂商。

全自动酶联免疫系统是将ELISA试验中的各个步骤,从加样、孵育、洗涤、震荡、闭塞到定性或定量分析、报告存储与打印功能全部集成在一台仪器中,由仪器按用户事先设计的程序自动进行。HAMILTON公司的FAME(世界上*台自动板式ELISA系统BIORAD公司的CAA、奥斯邦公司的AMPTECAN公司的MinilyserORGANO公司的TEKTIME、意大利S.P.A. DIVISION  STRUMENTIPersonaiLAB等全自动酶联免疫系统已先后进入国内市场。近两年新进入中国市场还有DYNDRX、公司的DSX、 阿克苏公司的Flextk2BIOASIA代理的TRITURUS等。全自动酶联免疫系统的出现满足了各大医院、血站大批量重复检验的要求,提高了这些单位的检查检验效率与实验水平,有效控制了大批量检验中极有可能出现的人工操作失误,有利于ELISA实验的质量保证与提高,其国内市场稳步增长。

自动样品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完成ELISA实验中的繁琐无味、人工容易出错的加样、稀释滴定、孵育、洗涤等步骤,完成之后再由酶标仪判定结果。使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利用原有的酶标仪,既节约资金,又实现了实验过程的自动化,是一种很经济的方案。TECAN公司推出了面向中国血站的MINITRED自动样品系统,国内市场上常见的HYPERI-ON公司的HYPREPTTLUSDYNEX公司的UItra等。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67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