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的研究主要包括灭活疫苗、细胞弱毒苗、乳酸杆菌疫苗以及转基因植物疫苗等。
1.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包括组织灭活疫苗以及细胞灭活疫苗两种。组织灭活疫苗因其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目前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将氢氧化铝灭活苗按照0.1ml/头的剂量接种于3日龄的仔猪,其保护率可以达到78%;而按照0.5ml/头的剂量接种于3日龄-22日龄的猪,其保护率可以达到85%;按照5ml/头的剂量接种于妊娠母猪,对其新生仔猪的保护率可以达到97%[2]。通常该疫苗在接种后两周才可以产生免疫力,其免疫期一般为6个月。
近年来,细胞灭活苗因其制备方便,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用氢氧化铝细胞灭活苗进行主动免疫以及被动免疫试验,其保护率分别可以达到89%以及90%。细胞灭火苗的免疫期一般为6个月。
2.细胞弱毒苗
由于细胞灭活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产生免疫力,同时需要较大的使用剂量,不易于进行预防,因而研制出了细胞弱毒苗。细胞弱毒苗通常可以采用口服或者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但是口服方式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肌肉注射的发病率,因而可以说口服细胞弱毒苗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预防效果。
3.乳酸杆菌疫苗
乳酸杆菌作为一种有益菌,可以在食品以及饲料加工产业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乳酸杆菌质粒载体的构建,将其用于制备一种绿色环保并且可以食用的微生态制剂疫苗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我国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筛选出了一些基因缺陷型的乳酸杆菌并已经完成了初步鉴定工作。
4.转基因植物疫苗
近年来,有学者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中的S基因转入至烟草中,通过提取转基因植物的蛋白并注射给小鼠,发现可以产生一定的免疫原性。在此基础上,S蛋白在烟草花叶病毒介导无烟碱烟草植物中获得了成功的表达,为仔猪接种表达蛋白以后,发现仔猪具备了一定的免疫力。转基因植物疫苗因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多种*性,越来越受到了学者的关注,但是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植物中蛋白的表达水平较低,表达产物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发生对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发造成了较大的困扰,需要科学家进行解决。